查看原文
其他

假如泰戈尔今天访华,他会遇到什么?

郭保瑞 直新闻 2023-12-10
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
由《直播港澳台》团队出品

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
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@直新闻

1924年,印度诗人泰戈尔搭乘的客轮在上海汇山码头缓缓靠岸,这是他期待已久的首次中国之旅。


泰戈尔此次访华,虽然受到了中国文界人士的热烈欢迎,但他的部分观点,也遭受到相当多的质疑。《诗人的精神——泰戈尔在中国》一书写道,泰戈尔此次访华,是在一个“错误的季节”——因为那时候,“全盘西化”的思潮在中国正劲。



“中国人不要忘了他们所创造过的美好事物。”泰戈尔说,我们必须从我们的麻木中奋起,证明我们不是乞丐。有人认为我们必须模仿和照抄西方,我不这么认为。


访问结束,离开中国时,当被问到是否还遗漏了什么时,泰戈尔回答说:我留下了我的心。


时隔百年,假如泰戈尔今时今日再次来到中国,他会遇到什么?


世界中国学的“巴别塔”



2023年11月24日至25日,一场国家级、世界性的文化活动——世界中国学大会·上海论坛,正在百年前泰戈尔首次访华登陆中国的城市上海举行。


全球4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黄浦江畔,深入探讨“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”。


该论坛于2004年创办于上海,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,也让中国更深入地了解世界”,是该活动的核心要旨。


自2010年起,世界中国学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学术平台,由国务院新闻办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新闻办联合承办。


之后,该论坛开始走出国门,创办了美国、韩国、德国、阿根廷等海外分论坛。截至2021年底,共有2700多人次的中外学人参加世界中国学论坛,覆盖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,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网络。


纵观学术史,从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汉学,到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中国学,再到如今“既回到中国,又走向世界”的世界中国学,一座文明互鉴、平等对话的“巴别塔”正在逐渐成型。


世界为什么需要“巴别塔”?


时间的指针回到1913年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,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驶向未来。


那也是人类无比自信的年代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,这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,好像一切都会天长地久地延续下去。


但曙光并未如常到来。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。人们未及反思,二战接踵而至。



经济学家张五常说,亚当·斯密的一个重要失误,是他高举自私给社会带来的贡献,却忽视了自私给人类带来的祸害。连不互相残杀那么简单的事也无从处理,从悲观的角度说,自私可以毁灭人类。


二战后,人类又进入了长期的和平时期。但今时今日,逆全球化思潮再起,地区冲突频发。2023年,一位27岁的华裔女孩匡灵秀(1996年出生在中国广东),凭借小说《巴别塔》斩获第58届美国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。


这是一次以亚裔目光,对全球文化的审视。书中写道,《旧约》中最大的悲剧,不是人类被逐出伊甸园,而是巴别塔的倒塌,从此人类无法理解彼此,从此人类流散在大地之上。


星云奖和雨果奖,被视为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。而以科幻小说《时空画师》摘得2023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的,则是来自中国深圳的“90后”年轻作家海漄。管中窥豹——中国文化正与中国一起走向世界舞台中心。


崛起的中国,能为世界带来什么?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,能为世界文明前途带来什么?诠释中国,中国不能缺席。


让世界了解中国,让中国走向世界,世界中国学的兴起,恰逢其时。


中国学的“巴别塔”里应该有什么?


“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、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,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”。这是当代中国向当代世界发出的“中国之声”。


世界中国学,方兴未艾,内涵和外延极其浩瀚深广。因其方兴未艾,这座“巴别塔”可以开拓的研究空间巨大。


比如说,“中国永不称霸”,如果简单翻译成外语,世界能听懂这深沉的“中国之声”吗?只有了解中国古代历史,知道即使强大如汉朝,追击匈奴目的也是自卫,晓得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、道并行而不相悖”的中国之道,才能深刻理解其中涵义。


因此,让世界了解中国,听懂中国之声,是世界中国学的重要内容。


其实纵观十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主题,“和”一直是头脑风暴的中心。“和衷共济”“和合共生”……前四届的主题主要基于传统中国文化,阐释“和”的理念。从第五届开始,主题更加聚焦当代中国发展,诠释中国道路,对“中国梦”“一带一路”“和平发展”等热词进行阐释。



世界中国学大会·上海论坛的主题就是“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”,有两个平行分论坛的议题分别是“道路的探索: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道路”“文明的互鉴: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”。


当下开放的中国,我们眼前无所不有,但如果“心中无我”,我们的眼前也可以说一无所有。因此世界中国学,既要扎根历史和传统,更要立足当下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,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道路,讲好当下的中国故事。


比如说,我们茁壮成长的中国科技企业,如华为、比亚迪,他们的成长拼搏故事,他们的企业文化,是非常值得研究的。而在中国开放的市场上大展拳脚外资企业的“中国故事”,如特斯拉与上海的牵手,更是值得挖掘书写。


学者李劼指出,中国文化里,上古神话有威武不能屈的刑天,有执着不放弃的精卫,这是中国文化最原始的生机勃勃的精魂。先秦思想,形而上思维有公孙龙,法自然之道有老子;国计民生有管仲,兼爱非攻有墨子;贵己有杨朱,逍遥有庄周。这是先秦生机盎然的文化图景。


当下,世界文化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,供我们比较、对比、讨论、取舍。我们尽可以毫无累赘地思索,找寻世界先贤们思想的丰富和深度,找到中国文化真正的活力和精神,并与世界文明互鉴包容。也只有如此,才能实现“下一个‘中国’,还是中国”。



作者丨郭保瑞,深圳卫视深视新闻主笔



本文章版权属于“直新闻”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
如需转载请回复“授权”

推荐阅读
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“直新闻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